一“点”露马脚——一起精心摹仿伪造证据案的检验

江西百信司法鉴定中心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
一“点”露马脚——一起精心摹仿伪造证据案的检验 打印 E-mail

 

   1994年8月,我市某县的张永刚(化名)与妻子杨某发生纠纷,被杨某伤害致死。张永刚的母亲和子女都要求继承遗产。一家人因此闹上法庭。
    三张“神秘”借条
    就在案件庭审过程中,张永刚的妻子杨某突然拿出三张借条。“父债子偿。这是张永刚从我父亲那里借钱打的借条,一共22000元,要继承遗产可以,先把借的钱还了再说……”杨某气势汹汹,声称她父亲要求张某的子女现在就还钱,否则就没完。
    “怎么会在6天之内突然借这么多钱?他借这么多钱干什么?为什么我们一点也不知情呢?”张永刚的母亲和子女面对巨额借款,惊得目瞪口呆。子女们拿过借条一看,果然像是父亲的笔迹。“会不会是杨某伪造的签名呢?”张永刚的母亲和子女强烈要求鉴定笔迹。
    一“点”露马脚
    鉴定人经过反复观察,发现借条上张永刚的签名看似流利,但某些笔画在弯曲时,显得生硬(例如,“刚”字中间笔画“×”在连笔时笔画发飘,行笔无力),某些笔画还有不自然的停顿现象。种种迹象表明,签名有伪造嫌疑。
    找到突破口后,鉴定人又仔细对照了张永刚生前的笔迹样本,发现张永刚的签名在最后一笔有一小点。然而,杨某在法庭上出具的三张借条上却没有这习惯性的一点。
    同时,三张借条上,有两张的签名基本上是重合的,另一张借条上的签名和前两张上的结构和基本形态都明显相似。三张借条反映出套摹和临摹笔迹的嫌疑。
    被告吐真相
    鉴定人确定了借条上的签名是模仿的之后,又结合案情分析,张永刚是一个普通工人,6天之内借22000元,而且又没有明显的用途。而杨某的父亲也是普通工人,6天之内拿出这笔钱也很困难。由此,鉴定人得出结论:三张借条全是伪造的。同时,鉴定人在当地公安机关和法院的密切配合下,收集了杨某为伪造签名所用的笔迹样本。
    杨某原以为张永刚已经死亡,伪造他的签名神不知鬼不觉,没想到签名中的一小点暴露了所有的秘密。铁证如山。在事实面前,杨某不得不承认,三张借条都是摹仿张永刚生前的签名伪造的。

     专家点评:

    在各类伪装笔迹中,套摹笔迹最接近“真实”,检验难度也最大,历来为文检工作的难点。因该类案件笔迹数量少(多为签名、添加字迹、阿拉伯数字等),相同单字、相同偏旁部首、相同笔画重复率低,加之摹仿人作案时有意控制个人书写习惯,使其个人书写特征难以掌握。但摹仿毕竟不是正常书写,由于作案人书写水平的限制,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的约束,在摹仿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暴露出与摹本不同的特征,即个人的书写习惯,据此就可以区分不同的书写人。检验该类案件时,我认为尤应注意以下几点:
    1慎重对待符合点和差异点。接到检案时,首先应当冷静分析检材,确定是否有伪装,而不是搞机械比对。摹仿笔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“形同实异”:同在明显处异在细微处。因此,对于符合点和差异点的形成应当全面综合分析,科学做出解释。切忌主观臆断、先入为主。看到相似点即做出肯定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寻找相同特征;看到差异点就做出否定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寻找不同特征。对于细微特征更应细致分析成因。如本案中的这个小点,正是这一细微点找到了该案的突破方向。
    2科学分析案情,充分收集样本。在摹仿案件中,案情分析对于确定摹仿事实、摹仿人能起到缩小范围的作用,但与此同时鉴定人切忌盲目听从案情或送案人的倾向性描述。案情分析的作用虽大,也只能是鉴定的补充和辅助,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。检验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书写的笔迹特征。
    (专家介绍:罗红,重庆市司法鉴定委员会物证技术专家鉴定组专家)

来源:重庆司法鉴定网